Re:水浪拳中的儒释道缘——凌波小仙学拳随想
(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我有时觉得“水浪拳”便是这句诗的写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佛王维某日轻舟泛水,随波逐流,不知不觉间已是到了水的尽头。既已无法前行,便索性悠然安坐,此时忽见白云飘起,于是豁然开朗,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本真。原来水即是云,云即是水,只不过是同一种物质因时空的转换所呈现出的不同生命形态罢了。走过了,悟到了,自会迎来另一番光景。可是,不知为何这句诗偏偏读来透着清冷幽邃,一如我师父打水浪拳时的眼神。
试曾想,也许当年水浪拳的创始人或也是在打拳打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才有了水浪拳的诞生。拳法总论开篇曰:“心意本无法,舒卷随心意。无法得自然,循环适化机。”水,未见其形,而无所不能形;云,舒卷随意,而飘逸中浩然有骨。水与云,在大自然中交替变换着自身的形态,时而流淌在大地,时而傲然于苍穹,飘忽随心,变幻莫测。水浪拳便似那行云流水,滔滔不绝,绵绵不断。一招接着一招,一式推着一式,水穷之处就是那云起之时。拳中的起承转合有时就如同行文作诗,“转”很重要,很多人练拳一生,偏就是“转”不过来,逢转便断,而只有“转”好了才能做到“屈伸无断继”。
水浪拳当中有一记拳叫“驽马回头”,师父曾跟我细说过,驽马就是劣马,冥顽不灵、劣性难改,要让这样的马儿回头转身确实要费点功夫。在打这记拳的时候,一、要凝神,蛮拉蛮拽势必产生危险。二、要打出对拔的感觉,要把马扭转过来必然会形成两股相反的劲。三、要在打至“驽马回头”定式的同时蓄势待发,师父把之称之为“提前量”,此招收尾所蓄之势即为下一招的萌发,犹如拉满的弓箭,一触即发。我想,此时便是到了“转”的时刻,在“提前量”充足的状态下顺势过渡转换到下一个动作。而此刻的心态也应当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样子!在神定气闲中顺势而转,拳的韵味便悄无声息地显现出来。
有时,我们练拳也是如此,当练到某一阶段的时候不免会有“行到水穷处”的感觉。然而,此时若松空自然,宁静安详,随缘参悟,不日则将迎来另一番的“云起”。
[此帖子已被 凌波小仙 在 2013-8-27 8:02:05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