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读德楹兄“南天风雨”有感陈师兄:
知您已回上海,小师妹向您问好!
师父带了这本《南天风雨》给我,又请您签名赠书,于我而言真是意外之喜!
此书开篇读来有点拗口,可能是夹杂着沪语的缘故,但越读越有味,读到阿莽和舒雅的恋情开始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到底。
读完之后,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为什么舒雅如此凄凉离世,而阿莽却结局“圆满”?!
我总觉得,于舒雅而言,阿莽是有些刚愎自用和薄情寡义的。虽然舒雅之死是对他最大的报复,但用断腿的痛苦来减轻其内心的愧责,又让其得以暗助鹞子报仇,不知,是否如此就能完成阿莽的心理自赎?彩霞一如既往的无私奉献,虫虫终是失而复得,阿莽又越来越 “兴旺发达”。。。。。好在好在,还有一段关于舒雅的梦,描写得那样瘆人。。。。。也许,有些债恐怕到底是还不清,也还不起?
关于书中的那段历史,我并不熟悉,但之前读过的一些文章似乎或多或少都会提到特定历史环境下人性的扭曲。但是,在这本书中似乎更能看到人物的真性情,小阿弟、指导员、先生、鹞子等等,一个一个都活灵活现,连老狼也如此义气。无论环境如何,人性终究还是真挚的,有时软弱到不堪,有时却又无比坚强。
我总觉得阿莽更在乎的还是舒雅,文中舒雅至始至终都是鲜明和浓烈的,而彩霞却平淡、温婉得近乎不真实,孰重孰轻,或可见一斑。可是,这对彩霞公平吗?彩霞难道真的不会有怨言吗?亦或者,我并未读懂?
关于书中203页上对两位女子的描写,我曾问师父,他会更喜欢哪类?师父说:一言难尽,有机会再说。不知道,作者本人又会如何看待?
我对陈师兄您并不了解,对书中的历史也比较陌生,因此,难免会有些不成熟的看法,您切莫见怪。或者,能有机会听您本人谈谈,可把书理解得更好!
谢谢师兄写了这本书供我阅读,也谢谢师父将此书送到我手中!
佳怡 2012-5-8
小周:
你是认真读了,所以才会有感受,有疑问。
按理,书写完了,就成了一个客观存在,写出来没写出来的东西都在那里了,作者无须也无权再作解释和说明。
我的这本小说,既因为我的美学理念,也可能是因为我电影看得太多,所以不知你是不是也注意到了,通篇基本上是没有心理描写的。电影里,除了有些人会用画外音说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你能看到的就是人物在说,在做,他的心理都在他的行动和语言中,要靠观众自己去理解去体会。这样,更含蓄,更朦胧(我喜欢。许多情况下,人的复杂的心理哪里是能够描写得清楚的呢?而且不厌其烦的心理描写也往往把事情说得太明白,也就不耐咀嚼),也就给了观众(在小说而言就是读者)更多的理解余地。你对我小说中人物和事件的理解不可能也不必跟我这个作者或别的跟你阅历不同的读者一致,只要在小说的描写与叙述中能得到印证即可。
我在这里强调阅历,是因为你提到了对书中的历史比较陌生,担心因为对历史的陌生影响了你的理解。对历史不熟悉肯定会影响理解,比如说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阿莽听信流言怀疑舒雅似乎有点小题大做,至少是爱得不够深吧,但是在那个年代,人的尤其是女孩的“生活作风”(当年的语言)可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不知道这样的背景就难以理解阿莽的行为。时代进步了许多,科技发展了许多,但是人性的基本点自古至今没有多少变化,所以我们即使对历史不熟悉,也可以读懂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如果你的阅历够了,对人的了解更深了更透彻了,那么即使你对那段历史陌生,你也会知道阿莽的行为并非不可理喻,估计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如果听说他所深爱的女人涉嫌“滥交”(被人白相得不要白相了),都会受不了的。所以,阿莽不能说是薄情寡义。如果舒雅不是那么心高气傲,那么率性而为,不在极度伤心和气愤的情况下一走了之,阿莽应该会在一时的气愤过后,再去找舒雅,听她解释,或者在她不愿或不能解释清楚的情况下原谅她(如果你注意到了阿莽和舒雅的“初次”,你应该明白,舒雅不是个没有经验的女孩,而阿莽在胡思乱想几天时,不可能不想到这个问题。所以尽管舒雅没有滥交,但是按那个年代的人的道德标准,她应该也不是全无瑕疵的),因为他真的是对舒雅爱得非常深。阿莽如骨鲠在喉,不能不问,如果不说出来,他心里就有一块暗病,随时会作祟。
你说你觉得阿莽更在乎的是舒雅,那是当然的。且不说这是他的初恋,像舒雅这样的女人,即使身上有许多毛病,也仍然光彩夺目,非常可爱。我估计如果世界上真有舒雅这样的女人的话,所有有幸处于阿莽那样地位的男人都会爱她爱得非常深的(只是,我不敢断言一定能爱得非常持久。其原因,有可能是在阿莽,也可能在舒雅)。你问小凌老师更喜欢哪类,我替他回答你:恋人是舒雅好,妻子可能是彩霞好——当然我也不能断言,舒雅做妻子会不好,她这样的女人,为了她爱的人是可能做出任何别人想象不出的事的。假如她和阿莽的故事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她有可能就是个张老师。
你对舒雅的凄凉离世感到不公平,我也不想她死。但是从审美意义上说,舒雅死了,所以活了。舒雅那么美丽的人,不该活在她的那个时代。我们也无法想象舒雅活着,在庸常的生活的消磨下慢慢变老,却还葆有她的美丽。凌亮师姐说,她谢谢我把舒雅写死了。这话意味深长,你能理解吧?我的老朋友,四川省的检察长邓川,用星期六一天的时间一口气看完,说:你的小说印证了一句话,悲剧就是把美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他是四川大学中文系78级学生,不是个外行人。
阿莽的结局远非圆满。终其一生,他除非不想起,只要一想起,他的心里应该就会剧痛。他的痛其实不完全在于欠了舒雅,而是欠了他自己。其他方面的所谓成功没有用。偏偏他又不可能不想起,尽管时间会冲淡许多东西,但是身边那个酷肖母亲的虫虫、那个把舒雅当亲姐姐和早逝的母亲的某种意义上的替代乃至还应该对她怀有某种少年的朦胧情怀的小阿弟、那个在许多地方跟舒雅形成对照的彩霞、以及鹞子、先生、三歪,都一定会时不时地勾起他的记忆深处珍藏的对舒雅的怀念。你视为他的圆满结局的种种,不足以消除他心中的痛。尤其是为了不刺激那个为他奉献了一切的“平淡温婉得近乎不真实的”彩霞,他还不能太表现出对舒雅的感情来。实际上舒雅回连队后阿莽之所以不设法重修旧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辜负不起彩霞了,不全是因为误以为舒雅水性杨花,很快就怀了别人的孩子。我可一点都不羡慕他。
阿莽跟彩霞之间,应该没有公平不公平这一说。一个男人或者女人,深爱另一个人,为他(她)奉献一切,得不到回报,却仍然无怨无悔,死心塌地,赶都赶不走,世界上这样的事太多了。不是有一句话说,我爱你,与你无关吗?这里面的心理非常耐人寻味。他(她)只要享受爱那个人的感觉就可以了,都不在乎能不能得到目的物。何况阿莽虽然更在乎舒雅,但是对彩霞也并非无情,只是这种情里,爱的成分可能没有怜的、感激的成分多,甚或他也爱彩霞,只是另一种方式的爱、另一种感觉的爱。虽然没有明说,鹞子对舒雅不也是这样的吗?经的事、见的事多了,我就知道,人是可以不求回报地爱一个人的,甚至还可以在同一个时间段里不止爱一个人的。
彩霞怎么会爱上阿莽,我没细写。我那些阅历丰富的朋友没有人觉得有问题,因为他们会用自己的经验去补足。彩霞到了阿莽他们的连队,看到阿莽那么一个优秀的男生,很容易产生好感,再看到他老是郁郁寡欢心思重重,也很容易产生好奇心,然后从连队里的其他人那里很容易就得知原因。于是,我估计在起初的好感中很快就会增添了怜的成分,于是就想接近他,想为他做点什么。又还得到了一些回馈,虽然不充分,但是对彩霞来说这就够了,因为这是来自她已经无法自拔地爱上了的人的。她其实心里也明白自己不可能取代舒雅在阿莽心中的地位,但是她要求的没那么多。至于后来两个人相处中的许多细节,我没写,也没必要写了。
最后还要说一句,有人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小说也是。虽然即使出版了也可以再修订,但那不是我这种以写作自娱的人肯做的事。事后看看,问题很多,但是我毕竟已经开心过了。像前面讲到的有些东西,是不是也应该适当多写一点,而不过多依赖读者用自己的合理想象和推理去补足呢?
陈德楹
5-16
陈师兄:
您的回复我看了好多遍,能得到作者本人如此答疑,我之前的一点点读后感真可以称得上是“抛砖引玉”了。
有些东西的确是我在阅读时不曾想到的,诸如:电影美学在小说中的运用。经此点拨,忽然觉得简单质朴又何尝不是种唯美?
看了作者关于舒雅的回复,“如果舒雅不是那么心高气傲,那么率性而为,不在极度伤心和气愤的情况下一走了之,阿莽应该会在一时的气愤过后,再去找舒雅,听她解释,或者在她不愿或不能解释清楚的情况下原谅她,因为他真的是对舒雅爱得非常深。”读此段,我似乎有点明白舒雅与阿莽之间的这场悲剧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从恋爱、分手、怀孕、生子到死亡,舒雅真真是心高气傲到彻底,率性而为到彻底,也是爱到了彻底!正因此,舒雅是绝不会作任何解释的,更不会稀罕阿莽的“原谅”!
阿莽呢?“心高气傲”、“率性而为”,这些在阿莽身上难道就没有?只是远不及舒雅来得彻底罢了,包括“爱”。原不原谅有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托词?
“舒雅死了,所以活了。”这是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可能也是对我想不明白之处所做的最好的解答。
“凌亮师姐说,她谢谢我把舒雅写死了。”我虽与02师叔还未曾谋面,亦未就《南天风雨》做过任何交流,但02师叔的此句点评让人叫绝!非此一句,以我的阅历怕是想不明的。
“你问小凌老师更喜欢哪类,我替他回答你:恋人是舒雅好,妻子可能是彩霞好”,谢谢作者的代为回答,让我借此机会又斗胆追问了下师父本人,终于得到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此句,终能抒怀!!!
再次感谢作者,能读到您的书,更能读到您的回复,何其幸哉!
小师妹:周佳怡 2012-5-17
[此帖子已被 凌波小仙 在 2013-5-30 12:11:34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