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水浪拳标准化训练周记(八)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凌氏水浪拳标准化训练周记(八)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648 )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3/10/26 19:26:46

凌氏水浪拳标准化训练周记(八)

 

20131020 23°天气晴

 

今天肖力行老师继续给全弟师兄精讲水浪拳下半套,从五圣朝天到月挂松梢。

随着下半套的套路越来越难,肖师讲课越来越细,我的周记也越来越不好写了。首先,因为老师给师兄师姐讲课的程度与我当前的水平确实有较大的一段距离,我虽能听能记,但一时之间根本没有掌握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期的琢磨和消化,持之以恒地勤加练习。当下落笔的时候自然也写不出切身感悟。其次,肖师身法、技击的演示连连,又时时地给师兄师姐 “扳手形”、“扳架子”,这些地方往往是很关键的,而以我的文字能力却几乎都没办法表述清楚。因此恳请读者见谅!在周记中,但求尽我所能把要点不至遗漏的呈现给大家,能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方向,以此感谢一直以来你们所给予我的关注和爱护,同时,也不负我最敬爱的肖师每个周日风雨无阻,不辞辛劳,不计得失地为我们传授高超的拳艺!

 

一、“五圣朝天”的气势

 

“五圣朝天”是一记比较特殊的拳,在我以往学拳印象中,后手下撑的比较多,但这记拳却是后手朝上,指气连天。为了让全弟师兄打好这记拳,肖师用了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师生彼此对立,形成对攻态势,让学生以老师为镜并彻底感受老师行拳的逼人气势,压倒性的气场,以此让学生得以自行检验拳势是否正了,拳架是否标准。

 

二、叶底藏莲

 

    叶底藏莲之前肖师有讲过,我在周记(三)中有过描述。但这次讲到却是连着出手几记“三体式”的精要。在出手过程中,蓄势、出劲、攻击的不同时刻手形的随之变化。肖师举了个例子“蛇”,蛇头是直的,后面都是弯的,很棒的例子!不过,真要打出来还是太复杂了,虽然听到了看到了,但未经老师“扳”过,自己很难打得出来。不过,至少能够先有个意识,知道方向,慢慢去模仿。一开始如果太追求细节反而会不自然,手部一旦僵硬行拳的整体感就破坏了。而且,若养成了坏习惯以后反而更难纠正。所以拳教师确实不好当。行拳的高度、角度也是很有讲究的,肖师一边给师兄师姐扳手形一边说,能否攻进就差那么一点点,同时,还提到了一记也非常难的拳“抽梁换柱”。

 

三、凤凰展翅

 

    肖师依然强调了手形的问题。在技击的运用中,肖师说,此记拳是由某种兵器演化出来的,果然很形象,了解之后,对身法上能有进一步提高,而距离感的控制和把握很重要,拳走中线。对我来说则是同样的问题,先有意识,一点点来。

 

四、白鹤啄食

 

    肖师又提到了那张国燕姐在一次和肖师的旅游中拍的照片,真的很像,非常棒!肖师强调了“啄”一记的变速,打出白鹤啄小鱼的感觉来。我觉得手腕灵活,手指有力,抓得时候利落干脆,并且掌握好松紧和节奏,才能“啄”出味道来。

 

后记

 

    我常常会回顾师父以前教我拳的种种,每每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一些之前心存疑惑之处,随着自身拳的进步也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前几天在机场买了一本余秋雨的《北大授课》,课题是中华文化四十七讲,其中好些观点与肖师平日里所说的如出一辙,最值得玩味的是,余秋雨在最后的“告别”课中和他的学生们说:“这门课程的前慢后快、前重后简、前详后略,是一种故意。……开始从容而持重,后来越滚越快,最后自由跳跃。”我意识到学拳的初期,师父教我的方式也正是如此。

    师父在教我水浪拳伊始,我们花了二、三个月的时间从起势打到第二遍的临崖勒马,又花了一个月把上半套结束,而下半套只用了两、三个礼拜就完成了。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师父则多是让我自己去打,几乎不做说教,偶尔进行一些纠正性的指点。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把此种“待遇”视为“听之任之的忽略”,直到我越来越从中受益,才逐渐明白了师父的高明和用心!可以说,我对拳的观察力、鉴赏力、领悟力、控制力提高速度之快与师父对我的这套教学方式有莫大的关联。“开始从容而持重,后来越滚越快,最后自由跳跃……”书中不少地方与肖师的所说所做惊人的相似,譬如对于“上海文化中捣浆糊”的看法;对于人生的“红线”;对于孔子;对于读史与出行等等,让我觉得师父似乎读过,而曾被我“扫荡”过的师父的书橱却从没见过此书。原是“英雄所见略同”吧!人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了一定的境界,得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却也能融会贯通。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3-10-27 15:49:49 编辑过]


作者:蓝蝎子
发表时间:2013/10/26 22:38:52

上星期天学拳后,原本想发一篇帖子,但一直在等待晓舟妹妹的周记,想跟帖在周记后面。今天下班回到家终于盼来了“训练周记”(八)

学水浪拳开始,一直有个动作令我很迷惑不解,不知其意。上次特意询问了小凌老师,小凌老师告诉我,那招叫“偷步”:当需要快速转身时,可用此招。

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我,一直认为自己的上海话说得挺不错,直到上次听到小凌老师用沪语带大家读“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子赋”,才知道自己的沪语是多少“蹩脚”。若要我用上海话来读古诗词,总感觉有些字词,别来别去别不过来。就像上次我用上海话说:瓶花落砚,这个“砚”字被我读成了“雁”。小凌老师竟然可以用沪语将古诗词读得如此好听,真正是:“如听仙乐耳暂明”了。

在听小凌老师读“琵琶行”时,想起前段日子在网络上与人争执最末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陈德榜老师于是给我讲解有关古代官服、等级制度和历史知识,渊博的知识令我着实敬佩,“陈氏三杰”果真名不虚传

好像本来有不少东西要写,一来晓舟妹妹周记写得非常详细,二来时间一长忘记了,呵呵。那我就偷懒咯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9/16 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