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对“吸壁功”的一些练拳体悟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696 )
作者:晓舟 对“吸壁功”的一些练拳体悟 师父,您指点我的“吸壁功”,我虽然没有去单练这个动作,但每次练拳的时候都有注意。您不在上海教拳期间,我以此标准来纠正自己的拳架。我想您本来也不是让我去站这个桩,只是帮助我在行拳时做到立身中正,所以只要练拳中能注意到,则不必去单练“吸壁功”。不知徒儿理解的对不对? 总之,我有每天带“吸壁”意识的练拳。由此,行拳中我首先体悟到的是百汇和尾闾的上下对拔,人拔长了。再练了蛮长一段时间,感觉到的则是整个身体的抱圆。此时,有些动作打起来会特别舒服,比如五云捧日,但有些动作又感觉僵硬,放不开手脚。有次,练的腹部肌肉酸,向您求教后方知过犹不及。于是,再放松,适当减量,把抱圆忘掉。前几日,在打水浪拳起势时,觉得非常舒服,松空自然,呼吸特顺。 今晨5点左右,我半梦半醒中无意识的动了下手,牵动了丹田。出于练内家拳的敏感,我突然意识到这便是腹式呼吸了。于是,迷迷糊糊就起床,打了套水浪拳,因为没完全醒,打得特别没力。此时,丹田反而尤为敏感。对照之下,觉得原来自己的嘴、鼻、胸腔,这些都只是呼吸的通道,反而更具有呼吸功能的是在腹部,通过丹田的收缩来呼吸。而,丹田的呼吸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被动的,或者说是无意识的,是随着身体动作的开合而开合,而呼吸。 再换种说法,丹田着的呼吸也是整个身体一动无有不动的一部分。我又想到一直在琢磨的“形气相契”,又有了更深一点的体悟。契,应是一种完完全全的相合,一体的。前提是要松透,要贯通,否则不可能做到。随之又想,这大概也是自炼去杂后体内对呼吸所所呈现出的一种本来面目吧! 第一时间提笔记录下来,也算是练拳进阶中的一次契机。如有不当之处,垦请师得空时指点。 疫情期间,更加想念吾师。幸而您福人居福地,海南比上海安全得多。 祝您健康喜悦! 弟子 晓舟 2022.4.12
作者:晓舟 肖力行老师阅后说:“为你的顿悟感到高兴!吸壁功要加引号,只是引申一下,让你有感官而已。道理和‘帖纱垂帘’是一样的,一前一后罢了,注意到了,练练就会打对。”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22/4/12 18:07:30 编辑过]
作者:王国燕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22/4/13 20:52:31 编辑过]
作者:晓舟 举一反三的效果取决于老师教拳的功力 师父,您指点的帖纱垂帘和“吸壁功”,二而一,使徒儿认识到打水拳时要更静,更稳。您“御赐”的“吸壁功”拳照,则让徒儿认识到了要更放松。 刚才(2022年4月17日早上5点)打了两遍水浪拳,我忽然发现原来整套拳行拳中从始至终两手都能感受到手掌与空气的摩擦力了,好神奇!您在指点水浪拳时,帮我们拎出来的几记拳,如贴纱垂帘,川流不息等,由于横平竖直,且距离较长,相对更能体会得到。原来举一反三的效果好不好,也是要取决于老师教拳的功力的!例子举得好,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徒儿还在想,是不是这也是一种形于手指的由外形到内因,再有内因到外形? 我们随着功力的提升,按您指点的正确意识和外形不断去体会、去修正,形于手指的精确度和精准度还会越来越高的吧?难怪您一开始就给我们那么强调形于手指的重要性。 晓舟 2022年4月17日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22/4/18 6:26:52 编辑过]
作者:晓舟 肖力行老师阅后言:“功夫到了一定的层次,就会有这个层次相应的感悟。恭喜你,也为你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