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形似,神似,自是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694 )
作者:晓希 形似,神似,自是很早就听肖力行老师说,打拳初级阶段有三个层次:形似,神似,自是。形似,神似,好理解。何为自是?一直不太了然。最近通过一记拳得到了体悟。举一反三,无不如此。 水浪拳中有一记:从云横雪拥转身270度,双腿成马步,两手抱圆于腹部,定势。在流传下来的66式拳名中,没有这记拳的名字。几十年来,老师研习水浪拳50年,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命名其为“无用之用”,取看似无用,其实有用之意。(这记拳有其特殊的来历,以前有过记载,这里不多说了。) 刚开始学拳时,老师说过,无用之用这记拳,你们现在打到手上感到重了,就对了。学拳5年后,在21年夏天的拳课上,建军师弟向老师描述这记拳的体感彷佛鸡蛋放在蛋架子上,老师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老师告知大家,依你们现在的水平,这记拳打到位,身体要象“落凹槽”,严丝合缝。想象一下,鸡蛋放在蛋托上,被凹槽卡住不会再动,那种情景。课后同学们对“落凹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建军师弟的认识最为深刻。当时,我的体悟,是感觉到身体确如一个鸡蛋往下降,但是没有体会到严丝合缝。经过几个月的练习,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晰。双腿下蹲,身体下降的时候,我把命门到会阴这一段,往下、往内动一下,就感到这一段变长了,然后整个上身落入两胯之间的凹槽里,纹丝不动。此时我想要再往下降,不可以,往左动、往右动,都不可以,这个位置是唯一的一个,只能在那个高度、那个角度。至此体会到“严丝合缝”的意思。 打电话向老师求证,老师说,对的,就是这样的,你打出来了!打出来“落凹槽”,就是自是了。 形似,神似,都是像他人,模仿而已。只有自是,是自己。只有打到是自己了,才不会变形,不会走样。无用之用你打到位之后,一点不好动,那是你才有的位置,如果没有打到位,就会左试试,右试试,吃不准定在哪里。但是功夫到了,你就定得稳,定得准,不会再动来动去,不会再变,那就是自是。 恍然大悟!自是是这个意思!是自己,不会再是别人。 老师接着说,自是只能靠自己打出来,听老师讲了再深,视频看了再多,都没有用。不经过扎实的练习,不可能有真实的体悟。靠他人的体悟,鹦鹉学舌来标榜自己的,只会害人害己。功夫比他高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虚实。 谨遵师嘱,勤加练习。 逐渐地有了“落凹槽”的感觉,在其他多记拳里也能感受到类似体感,比如临崖勒马,鸿燕双飞,驽马回头,等等。忽有所感,莫非这个感觉,并不特指无用之用,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当你把每记拳都打到“落凹槽”的程度,那每一记拳都定在只有你才会打到的位置,都不会再变了,那你的整套拳就进入到了行拳的第三层次“自是”。 再打电话向老师求教,老师说,然也!“落凹槽”是一个普遍的要求,只是在“无用之用”这一记最容易体会。应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全面提升全套拳的水平。继续努力吧。 算来我有5个月没有见过老师了,何其漫长!受老师自强不息,好学上进精神之熏陶,每天独自练拳,反复琢磨,看来拳艺还有所进步。内心甚喜之,是为记。 晓希 2022-03-30
作者:晓希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22/3/30 16:39:32 编辑过]
作者:晓舟
|